中華美食“博大精深、享譽全球”,煎炒烹炸蒸煮燉、悶熘汆涮拌烤燒……在這些數不盡的美味菜品中,如果說哪種烹飪法最受大家歡迎,一定非油炸莫屬。
畢竟,油炸食品的特色就一個字——香。
不論是肉類、蔬菜還是主食,過一遍油鍋就成了“硬菜”,好吃到停不下來。
雖然大家都知道油炸食品不能多吃,但是很多人就是好這口。
只是,一盤油炸食物的危害遠超過你的想象力……
廣州日報曾報道過這樣一個案例:
張阿姨平時特別愛吃油炸食品,幾乎每天早上都以油條和油餅作為早餐,平時還愛買些油炸小食品當零食。
前幾天的一個早上,張阿姨跟往常一樣吃了幾根油條和一塊油餅,突然感覺天旋地轉、上吐下瀉,家人連忙將她送到了醫院。
經過二十分鐘左右的積極搶救,患者雖然蘇醒了但病情卻急轉直下、隨時可能丟掉性命。
據醫生判斷,張阿姨身上主要有兩個大問題:其一,急性胰腺炎;其二,是繼肝、腎功能衰竭后出現的多臟器功能衰竭,這樣的病人死亡風險很高。
醫院立刻組成多個科室的專家組對張阿姨進行系統治療,終于將張阿姨從死神那里拉了回來。
醫生表示,長期食用油炸食品本身就是一個不良的飲食方式,再加上炸食品的油不干凈所導致的急性胃腸炎誘發了張阿姨身上的一系列兇險病變。
眾所周知,中國人很熱衷于養肝,不論是穴位按摩還是養肝茶水,很多人都能隨口說出那么幾樣。
但是,您知道嗎?您每天辛辛苦苦養的肝,可能就是被自己“吃壞的”!
美國一檔專業醫學電視節目《醫生》中播出的報道:吃油炸食品一個月,就可以引起肝臟明顯變化,引發人體內酶的變化類似肝炎。而這種疾病最終可能會導致肝功能衰竭!
不止如此,吃油炸食品還可能會讓身體發生這些變化:
每周吃一次油炸食品,前列腺癌患病率增四成;
降低人的生育能力;
患心臟病風險多了56%;
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近1倍;
可能引發腦中風;
增加胃癌、腸癌風險;
加速衰老;
引起肥胖,造成代謝異常;
損害腦組織,降低記憶力、導致老年癡呆癥。
油炸食物時,溫度以五六成熱為佳,一次別放太多原料,炸好后立即撈出,減少油炸時間。
給原料掛上糊后,糊粉受熱會立即凝成一層保護層,使原料不直接和高溫的油接觸,既保持了原料的鮮味,又能減少營養流失。
小塊食物容易熟,避免了反復長時間用油烹炸的弊端。
食物炸完裝盤前,最好把炸好的食物放在廚房專用的吸油紙上1~2分鐘,充分吸走多余的油。
蔬菜和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吃油炸食品前先吃果蔬,自然可以減少油炸食物的攝入。
長期吃油炸食品會造成體內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的缺乏,因此,口服維生素補充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油炸食品的傷害。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每天食用烹調用油為25-30g,相當于普通的白瓷勺2勺半-3勺左右。
但如果家人中有超重或肥胖、血脂異常等癥狀時,其攝油量還應適當減少到20克左右。
日常,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小技巧控油:
菜品可盡量選擇涼拌、清蒸、水煮、燉等烹調方法,烹調雞鴨等禽肉時一定要去皮。
主食不要選油煎類,比如韭菜盒子、煎餃、炸糕、油條等都要盡量避免。
日常煮湯應以素湯或雜糧粥為主,雞湯、骨頭湯一般油比較多,千萬少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