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人康復過程中,其實醫生和藥物所起的作用是較少的,身體的恢復更多依賴于自我調節,也就是修復自愈力的過程,這是醫療的至高層次。
所以民間有言:“三分治,七分養”!
人體內其實蘊含著一個大“藥鋪”——其中包含著各種各樣的激素,這些激素就是“藥鋪”的藥材,將其排列組合,可以配出 30 多種藥方來。
不僅如此,人體內還配備了一位高度負責的貼身“醫生”——自愈系統,這包括免疫力、排異能力、修復能力(愈合和再生能力)、內分泌調節能力、應激能力等。
當人有不適或生病時,這位“醫生”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體異常信號,馬上調整人體的各種功能,并及時調動“藥鋪”中的各種激素,進行“配藥”、“用藥”,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相反,如果人體的這種能力遭到徹底破壞,即使華佗再世,也不可能挽救性命,艾滋病之所以成為“不治之癥”,最主要的問題是免疫系統遭到了滅頂之災。
德國《生機》雜志 2006 年刊登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員發現,只要注意調養和改善生活習慣,60%~70% 的疾病都能夠自愈。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醫生治病,只是激發和扶持人類機體的自愈力而已,最終治好疾病的,不是藥,而是人們自己。
比如不小心蹭破了皮、出了血,過一會就自動止血了;再過幾天,傷口就會結痂;一星期后,痂脫了,皮膚恢復平;再過一個月,皮膚已經復原。自動止血就是因為人體有天然的止血藥--血小板。
需要注意的是,在人體自愈系統的調節過程中,常常以減弱或暫時關閉身體某些生理活動為代價,以減少養分的消耗,或使人體某些局部表現出一些癥狀,如發燒,可能是提醒人體某些地方有炎癥,而發熱則是自愈系統為了醫治人體而做的有益調節。
其實,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最高明的治療手段都是通過修復人體自愈系統的平衡,來提高人體的自我痊愈能力。
因此,治療的方法不應該是單純中止疾病癥狀,而是協助人體完成它該完成的工作。
自愈力與生俱來,但天然的東西最怕不合適的干預。
如何正確激發自愈力?其實很簡單:
勞累時,休息是恢復體能最有效的方法。“三分治,七分養”的“養”就包括充足的休息和有規律的生活。
運動能治愈很多疾病,特別是慢性病。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法。
營養在中醫里也叫做”水谷精微”,意思是食物消化后能被人體吸收的、對人體有益的精華部分。
所謂“藥補不如食補”,只有飲食均衡,才能給身體最完善的營養補充。
人是身心統一的動物,身體和心靈組成了人的整體。身體是心靈的載體,心靈是身體的指揮。如果指揮系統出現了問題,身體的各個器官就不能很好的工作。
所有的血管都是和心臟相連的,心臟自愈力上來了,血管有點毛病,都可以自己恢復。
加點醋,減點鹽:為了增強心臟自愈力,少吃鹽,可以找些高鹽調味料的替代品,比如醋、番茄等。
加點鉀,助排鈉:鈉吃多了,會降低心臟自愈能力,造成胸悶、心悸,高鉀食物(香蕉、海帶、菠菜)有利于排鈉,增強自愈能力。
加點鈣,護血管:中老年人,每天喝脫脂牛奶250-300毫升,利于激發血管自愈力。
肝臟是唯一即使切除部分壞死組織,也可自我修復的器官。
激發肝臟自愈力重點在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只要做到不熬夜、不飲酒、不亂服藥、不輕易發怒,就是對肝臟最好的養護。
談到腎自愈力的問題,建議多食用具有護腎利尿作用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臟、瘦肉、胡蘿卜、冬瓜、西紅柿、柑橘、柿子、干果類等。
上述食物除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鋅類微量元素等,還有利于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胃腸道細胞是人體更新速度最快的細胞,平均一兩天就會更新一次。
早餐可多吃全谷物食品,如老玉米和燕麥,而少吃粉、面這種油脂重的;饅頭、包子這種精制的。
肺可以依靠運動來調理,稱為“呼吸鍛煉法”。如每天蹲一蹲,就是一種簡單有效的養肺方法。
具體方法是:
將兩腿分開與肩齊寬,腳尖的方向基本是倒八字形,以腳的第二趾方向為準;
下蹲時軀干要保持筆直狀態,臀部向身后撅起;下蹲時吸氣,站起時呼氣;
下蹲的速度大致是5秒鐘1次;每日做20~30次為宜。
人體下蹲后膈肌上抬,站起來橫膈下降,在這樣的一蹲一起、一壓一放、一沖一回的氣血往復運動中,就像涮瓶子一樣,使肺部小血管得到了反復沖洗,迅速清除肺部一些有害的代謝產物,肺部自然就健康了。
當然,利用自愈力祛病健身的方法有一定應用限度,它適用于防治“未病”以及疾病初起時,也就是在疾病剛剛露出一點苗頭,機體自愈系統尚有修復力之時。
如果是一些急癥、重癥或慢性病,自然要先以挽救生命為主,介入醫學手段,對癥治療。